【教育整顿 · 英模风采】张素贤:以“工匠精神”做改革探路者

发表时间:2021-06-25 08:45

【教育整顿 · 英模风采】张素贤:以“工匠精神”做改革探路者


图片

政法铁军

英模风采


政法队伍教育整顿

图片


个人简介


张素贤,现任锦州市公安局社区警务管理支队政委,参加公安工作35年,从派出所内勤、主任到支队副支队长、政委,她凭着坚定的信念、求实的作风、严谨的态度和骄人的业绩获得了诸多殊荣。2017年9月,张素贤被中组部、中央综治委授予“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领导干部”称号,并先后被省公安厅授予“个人二等功”2次。


“守护一方平安,服务一方百姓。”35年来,张素贤以“工匠精神”,勇做公安改革探路者,也成为了锦州平安建设、社会治理、公安服务管理一系列变化的直接参与者和有力见证者。


微信图片_20210625084731.jpg


1

敬业奉献  

能啃“硬骨头”


脑子里永远有任务,肩膀上永远有责任,这是张素贤对自己的一贯要求。


2015年,锦州市公安局按照市委、市政府的部署,拉开全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序幕。2016年开始,张素贤承担了锦州市公安局防控办基础性工作,这让她备感压力。“但这样关乎平安建设、民生福祉的革新,又让从基层走出来的我激动不已、跃跃欲试。”张素贤回忆道。


为使建设工作运转顺畅,张素贤一边研究吃透部省文件精神,一边开展实地调研座谈,再加上防控办的事务性工作,在工作紧张人手不足的情况下,她基本放弃了休息日和节假日,自动补位,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,从不计较个人得失,充分发挥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作用。


结合本地实际,张素贤与防控办成员单位仔细梳理各项重点建设项目和功能应用,推出一系列具有锦州特色的亮点经验,打造了独具特色的街面警务服务站,推动基层派出所、社区警务室信息化建设和应用,为争创示范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
2020年12月,“锦州经验”在全国公安机关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业务培训班上进行交流。


微信图片_20210625084920.jpg


2

创新创优  

吹响“平安哨”


如何解放基层警力,激发社会治理活力,走出一条全新的社会治理创新创优实践道路,是张素贤一直思考的问题。


“结合公安部提出在警综平台标注最小责任单位的要求,我们开始在社区下划分单元,按照每个网格辖实有人口300到500户标准,锦州市共划分了3167个单元网格,是全省唯一以单元网格为最小单位标注的,在人口管理、治安防范、户籍管理等方面,实现了民警同一时段完成任务量相当。”张素贤告诉记者,落实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改革,实现了小单元运作、精细化管理,提升了派出所基础工作质效。


紧紧围绕抓综治、保稳定、促发展主线,在张素贤的带领下,社区警务管理支队创新思路、积极探索,又先后推行了出租房屋分等级、实有人口信息网格化采集等服务管理新举措,推动锦州市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水平大幅提升。


一个个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做法,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了良方佳策,而这张“成绩单”的背后,是张素贤的敢于挑战,是她的敬业奉献。


微信图片_20210625084924.jpg


3

心揣百姓  

办好“惠民事”


“我工作的最大动力就是为老百姓办事,再累再苦也没有理由拒绝,这也是我从警35年的初心。”张素贤坦言。


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,张素贤坚持“简政放权、放管结合、优化服务”的工作思路,和同事们多方调研,积极开展户籍审批流程优化工作。着力从办理要件、办理时限、办理环节、审批条件、审批依据等方面对窗口户籍服务事项再次予以优化,所有审批事项的承诺办理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整体再压缩了20%。


同时,张素贤先后主持制定了21项户政便民措施,将原由市局负责审批的户籍业务全部下放到县区局和基层派出所,在全市开展了户籍、身份证业务“一所通办”,实现了审批条件更清、申报材料更少、审批程序更简、审批时限更短、群众办理更快捷更高效的目标。




记者手记


“少说‘行不行’,多想‘怎么办’。”采访中,张素贤用这句简单而又朴实的话语诠释了孺子牛、拓荒牛和老黄牛的“三牛”精神,在促进平安建设的路上,她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。




图片

END



来源 | 辽宁法制报

编辑 | 宣教科





地址:辽宁省本溪市新城路51号
本网站由本溪市法学会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